【思慧的色彩】一生的清简,永远的灿烂

Les joueurs de cartes

画坛女奇才

玛丽亚·H·维埃拉·达·席尔瓦 (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LVA, 1908-1992)


                                                                                                                                                                                                                                                                            文  赵思慧  

‘’辈子,我什么也不会做,只会默默地画画……’’ 的确如此。玛丽亚·H·维埃拉·达·席尔瓦的一生 (1908-1992),是极其清简,严格自律的一生,她深受以人、神、自然为一体的斯多葛主义(Stoïcisme)的影响与熏陶。为了艺术,她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欢愉。面对生命中不断出现的创伤及苦痛,维埃拉总是以勇敢倔强,超理性的态度来迎接挑战。维埃拉幼年时便喜欢在小本本上做素描,为各种故事书插画添色。到了11岁,她就在里斯本的美术学院正式接受艺术教育,追随过几位享有盛誉的大师学习绘画,并且研究绘画理论。
15岁那年的某一天,维埃拉如同往常一样坐在窗前描绘外面的景色,突然间,她明白了她尽收眼底的图案与窗外的实景并非全然相同 !   ‘’我看到了只有我自己才看得见的因素,好一种令人狂喜的魔力,好一个持久不衰的惊叹。对,这才是我应该画的…… ’’这个奇迹般的发现与启示,虽然不尽成熟,却成了维埃拉漫长艺术道路上的里程碑。


L'atelier, 工作室,1940, 73 x 92 cm

L'atelier, 工作室,1940, 73 x 92 cm


1928年维埃拉奔赴法国巴黎,随即进入著名的大茅屋艺术学院 (L’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 继续深造。巴黎,如同上一世纪的意大利,是当时年轻艺术家们的必经之路……这里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前卫新潮的画廊是维埃拉苦学之后的游乐之地。卢浮宫,橘园美术馆 (尤其是塞尚,马蒂斯的作品令她着迷) ,让娜·布什尔画廊,皮埃尔画廊……
也是在巴黎,维埃拉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原籍匈牙利的法国著名画家阿尔巴德·赛纳斯(Arpad Szenes)。从结识相爱到结婚,这对心心相印的绘画大师,以灵与魂的艺术相拥,依偎到生命的尽头。


femmes
Chambre grise, 灰色房间 1950, 65 x 92 cm

Chambre grise, 灰色房间 1950, 65 x 92 cm


埃拉的画作似乎总会营造一种别类的氛围,神奇和玄妙,清净和柔和,逍遥与梦幻,她以独特的提示,用心灵的透视法,尽显女性无限的敏感与细腻  « L'atelier, 工作室» (1940),  «Chambre grise, 灰色房间 » (1950)。

埃拉还潜心研究一些符号与标记,这些显得模糊不清的符号揭示了画家内心的梦幻和印象,她也是巧妙掌握绘画中透视与非透视空间互补法的高手。那绘画的城市景象变成了超人飞越高空鸟瞰时所见的情景,朦胧,飘逸。她那种抽象格子网的绘画形式和含蓄的隐喻手法也成了欧美后一代画家探索的路标  «L'atelier, 工作室 », (1940),  « Composition, le rêve  构图。梦 » (1949-1950),  « La chambre à carreaux, 方格房间 » (1935)。

La chambre à carreaux, 方格房间, 1935 ,60 x 92 cm

La chambre à carreaux, 方格房间, 1935 ,60 x 92 cm


Le souterrain, 地道 (局部) 1948, 81 x 100 cm

Le souterrain, 地道 (局部) 1948, 81 x 100 cm 


« Le souterrain, 地道 » (1948) 这幅蜂窝状的构图里,清澈明亮的光线冲撞在激烈丰富的几何图形上,各种晶体碎片互相渗透。 这是在寻求灾难来临时的护道么 ?  
对色彩的喜好,调配与运用也可以充分揭示画家的潜意识或内心世界最原始的欲望。维埃拉按照大自然年复一年的季节循环规律,潜心编织了冬日的暖色与夏日的冷色系列。如果说冬日暖色是以火与土褐色为代表,表达了画家内在的激情与感叹 ; 在冷色里,蓝色是维埃拉的偏爱,象征着广袤无垠的天际,时而神秘,时而忧虑…… « L'issue lumineuse, 闪亮的出口» (1983-1986),  « Le théâtre de la vie, 人生舞台 » (1973-1974),   « La bataille des rouges et bleus, 红与兰之战»  (1953),  «La gare inondée, 淹没的车站» (1956)。此外,维埃拉的白与黑的相互交替与季节并无关系,而是象征着内在的能量与灵性的升华。一种对时空完美的遐想。在维埃拉最后的岁月里,一幅  « Vers la lumière, 走向光明» (1991) 悄悄诞生,画面上的素简线条,由粗渐细,似乎随着微风轻盈地,娑娑地飞向光明……


L'issue lumineuse, 闪亮的出口, 1983-1986, ,130 x 97 cm

L'issue lumineuse, 闪亮的出口, 1983-1986, ,130 x 97 cm


Le théatre de la vie, 人生舞台,1973-1974, 100 x 81 cm

Le théatre de la vie, 人生舞台,1973-1974, 100 x 81 cm


La bataille des rouges et bleus, 红与兰之战, 1953, 130 x 162 cm

La bataille des rouges et bleus, 红与兰之战, 1953, 130 x 162 cm


La gare inondée, 淹没的车站,1956, 114 x 146 cm

La gare inondée, 淹没的车站,1956, 114 x 146 cm


天,维埃拉的名字可以列为紧随毕加索、蒙德利安等大师之后的现代前卫艺术先锋。这位创造力过人的艺术家几乎跨越了人类的整个20 世纪。维埃拉的杰作已为欧美所有著名美术馆的珍藏。1979年她在巴黎被授予反种族主义及人民友好运动会名誉委员的称号。1991年,她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还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赠予的各种奖励荣誉……而维埃拉自己只是平和地走到生命的尽头,让艺术飞向无垠的天际。


Vers la lumière, 走向光明,1991, 116 x 73 cm

Vers la lumière, 走向光明,1991, 116 x 73 cm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地中海之光 - 尼古拉.德.斯塔尔 ( Nicolas de Staël )
- 杜比菲的缤纷世界 - 从酒商到艺术大师
- 地中海之光 - 尼古拉.德.斯塔尔 ( Nicolas de Staë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