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夜空, 一颗亚美尼亚的彗星陨落 - 怀念法国之声 查理·阿兹纳弗

charles

像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La Bohème

 

智子


想说那一段时光
如今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法知晓的一个年代

时的蒙馬特
处盛开的丁香
窗下尽情蔓延

个简陋的屋子
我们温馨的窝
管它毫不起眼
们就在那认识了
饥肠辘辘地作画
赤身裸体地摆姿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味着我们是幸福的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然我们饔飧不济

們就像許多其他人一样
待着荣耀的垂青
论日子是多么的贫困
不果腹
们坚信这一天终会来到

旁边的小酒馆里
了换得一顿热餐
们作画 我们吟诗
们坐在火炉前 相拥取暖
们就这样忘记了冬天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味着你是美丽无比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味着我們是如此的才华横溢

时在我的画架前
们不知度过了多少无眠之夜
反复地修改着画
勒你乳房的曲线
你腰部的轮廓
到天明
們才坐了下來
一杯奶油咖啡
疲力尽 却心悦神怡
们在尽情地爱着对方
们在尽情地爱着生活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味着我们是多么的年轻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然我们一贫如洗

年后 偶尔一天
回到我曾经住过的地方
却没法认出
是曾经栖身的小屋
是曾经漫步的小路
处是见证过我们青春的地方

沿着台阶而上
寻找着当年的画室
日的痕迹
不复存在
没在陌生里

今的蒙马特
为什么是如此的忧伤
不是当年的丁香已经枯萎?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们年少轻狂 我们疯狂不羁
如今
波希米亞人一样 漂泊地活着
再也不意味着什么


在巴黎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你问一个法国人,"你喜欢 Charles Aznavour吗?" 他一定会打量你一眼,然后与其回答你的问题,他可能脱口而出,哼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 《La Bohème》,陶醉着边唱边舞,轻盈地旋转跳跃,流畅自如得像一只小鸟飞旋在空中,随后消失在云端里。

Charles Aznavour的这首《La Bohème》《波希米亞人》,跟普契尼(Puccini)1896年创作的一部不朽歌剧同名,这部歌剧被认为是普契尼本人人生的影子与青春的祭歌,也被译作《漂泊的文化人》或《艺术家生涯》,歌剧讲述的是几个贫困的年轻艺术家, 他们的自由生活和青春爱情。而Charles Aznavour的这首歌是他在1965年创作的,以一位在蒙马特从艺的画家的口吻,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爱情,以及对那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时光有着无限怀念和隐隐的伤感。

La Bohème (波希米亚人),原意是指捷克的波希米亞人,19世紀的法国,指的是来自波希米亞的四处游离的吉普賽人,也指他们那种奔放的,浪漫的,自由的生活风格。后来则延伸指脱离世俗常規、特立独行、憧憬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波希米亞不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一种情怀。

马特是位于巴黎北区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是巴黎艺术与浪漫的轴心地,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灵气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圣心教堂,小丘广场,红磨坊,狡兔酒吧和愛牆等。历史上,由于蒙马特处在巴黎城市范围之外,所以不必支付巴黎市区的稅金,加上小丘还产葡萄酒,因此蒙马特很快成为一个受贫民欢迎的饮酒区域。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蒙马特发展成为一个声色娱乐场所,这里自由的生活环境,廉价的房租,吸引了大批崇尚自由的囊中羞涩的文艺青年,来这里定居创作,他们在这里燃烧着他们的青春,释放着他们的激情,施展着他们的才华,创作出大量的艺术作品。因此这里名人辈出,随处都可见名人的足迹:凡高,毕加索,赛尚,毕沙罗,雷诺阿,马奈,德加, 作曲家柏辽兹,等等。蒙马特高地的也是电影导演们最钟情的取景地,《天使爱美丽》,《午夜巴黎》,《巴黎我爱你》等知名影片都在此拍摄。


巴黎我爱你

2018月10月1日星期一,法国一代娱乐巨星 : 歌唱家,演员,作家,作曲家阿兹纳弗(Charles Aznavour,1924年5月22日 - 2018年10月1日)陨落,享年94岁。


出生

尔·阿兹纳弗,祖籍亚美尼亚(Arménie)。二十世初其父母为躲避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辗转到了巴黎。在巴黎等待前往美国的签证,期间,母亲生下了他,之后他的父母却爱上了法国,决定留在这里。阿兹纳弗从小就对音乐戏剧展现出浓厚的兴趣,9岁就登台演唱,展露其歌唱表演的天份。


9岁就登台演唱

友谊

1946年,年仅22岁的歌坛新秀阿兹纳弗碰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当时红得发紫的35岁女歌星伊迪丝·皮亚夫(Édith Piaf),皮亚夫观看阿兹纳弗的演唱后,赏识阿兹纳弗并确信阿兹纳弗的潜力,应邀随她赴美演出。皮亚夫坦言不喜欢阿兹纳弗的外型尤其是他塌扁的鼻子,并让阿兹纳弗为此做了整形手术。在之后八年里,阿兹纳弗和皮亚夫同处一室,却从未有过床第之欢,阿兹纳弗说,没有皮亚夫,就没有今后的自己,他们之间是一种深厚的友情。


皮亚夫

第一次成功

十年代的阿兹纳弗最初未找到机会在法国大展拳脚,而1956年在摩洛哥的一场成功的演出,让他的演唱生涯出现了决定性的转变,从此他的演唱事业开始逐步扩展开来。


摩洛哥

三次婚姻

次结婚,我太年轻”
阿兹纳弗的第一位恋人夫人是聪明漂亮却名不经传的歌星,Micheline Rugel Fromentin,1946年3月16日两人成婚,育有一对儿女。

次结婚,我太蠢”
阿兹纳弗的第二次情爱始于婚外恋,其恋人仍然是位年轻漂亮的歌坛新手Evelyne Plessis,1955年10月28日阿兹纳弗与艾芙娜奉子成婚。
 
“这次,安安合适”
阿兹纳弗的第三任,即最后一任妻子是瑞典模特Ulla Thorsell,1967年1月11日完婚,这一牵手就走了50年,育有三个孩子。


我找到终身挚爱

走上国际舞台,银屏

60年代,在法国本土取得了成功之后的Charles Aznavour,开始以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不同语言录制歌曲,来征服国际听众,拓展国际影响。阿兹纳弗并不满足在歌坛上取得的极大成功,70年代后进军银屏,先后在80部电影里担任主配角。

一个竞争激烈的法国演艺场上,阿兹纳弗没有高大帅气的外型,其貌不扬的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成为法国歌坛泰斗,法国文化大使,乐坛常青树。我们知道,在走向荣誉的这条道路上,他曾饱受嘲笑,讥讽,蔑视和敌意,但是他从未停歇过进取的脚步,他自信自强,他用来自心灵的歌声和自己真诚的心征服了法国人民。


真诚的心征服了法国人民

兹纳弗,一个真正的的法国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亚美尼亚人。
享誉世界的阿兹纳弗有着根深蒂固的故乡寻根情结,他从未忘记与自己的祖国——亚美尼亚也从不掩饰自己家庭的亚美尼亚难民身份,在一次采访中,他自豪地说:“我是真正的法国人,也是纯粹的亚美尼亚人。”


美尼亚人将阿兹纳弗视为民族骄傲和卓越的亚美尼亚人民之子。因其个人声誉和名望为增进世界对亚美尼亚的了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兹纳弗被授予亚美尼亚国家最高奖,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称号和祖国勋章。2008年12月,阿兹纳弗获得亚公民资格。


当你是一个难民的儿子,你注定了必须要奋发图强!” 这样的信念,铸就了阿兹纳弗的钢铁意志。


钢铁意志

国葬

10月1日,在阿兹纳弗离去的当天,他的祖国,亚美尼亚宣布,当日是全国哀悼日。
今天,10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亚美尼亚总理在法国巴黎荣军院为阿兹纳弗举行国葬。


国葬

 
"命运是你含着眼里的泪水,扼住喉咙,怀着渴望打造出来的"
查尔·阿兹纳弗,一个真正的的法国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亚美尼亚人
查尔·阿兹纳弗,一个难民的儿子,成为了一个法国的象征
永别了,查尔·阿兹纳弗



La Bohème
Charles Aznavour

Je vous parle d'un temps
Que les moins de vingt ans
Ne peuvent pas connaître
Montmartre en ce temps-là
Accrochait ses lilas
Jusque sous nos fenêtres
Et si l'humble garni
Qui nous servait de nid
Ne payait pas de mine
C'est là qu'on s'est connu
Moi qui criait famine
Et toi qui posais nue

La bohème, la bohème
Ça voulait dire
On est heureux
La bohème, la bohème
Nous ne mangions qu'un jour sur deux

Dans les cafés voisins
Nous étions quelques-uns
Qui attendions la gloire
Et bien que miséreux
Avec le ventre creux
Nous ne cessions d'y croire
Et quand quelque bistro
Contre un bon repas chaud
Nous prenait une toile
Nous récitions des vers
Groupés autour du poêle
En oubliant l'hiver

La bohème, la bohème
Ça voulait dire
Tu es jolie
La bohème, la bohème
Et nous avions tous du génie

Souvent il m'arrivait
Devant mon chevalet
De passer des nuits blanches
Retouchant le dessin
De la ligne d'un sein
du galbe d'une hanche
Et ce n'est qu'au matin
Qu'on s'asseyait enfin
Devant un café-crème
Épuisés mais ravis
Fallait-il que l'on s'aime
Et qu'on aime la vie

La bohème, la bohème
Ça voulait dire
On a vingt ans
La bohème, la bohème
Et nous vivions de l'air du temps

Quand au hasard des jours
Je m'en vais faire un tour
À mon ancienne adresse
Je ne reconnais plus
Ni les murs, ni les rues
Qui ont vu ma jeunesse
En haut d'un escalier
Je cherche l'atelier
Dont plus rien ne subsiste
Dans son nouveau décor
Montmartre semble triste
Et les lilas sont morts

La bohème, la bohème
On était jeunes
On était fous
La bohème, la bohème
Ça ne veut plus rien dire du tout


面是巴黎的崔丽君女士对《La Bohème》《波希米亞人》这首歌曲的诠释,

波希米亚人”这个称呼出现在19世纪的法国。在法国人的想像中,“波希米亚人”是四处漂泊的吉普赛人:他们崇尚自由,不受传统的束缚,是藐视传统社会,自愿生活在“体制”之外的一群人,而这一时期巴黎蒙马特高地的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们,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贫穷潦倒,却傲视一切,他们才华横溢,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挑战权威,其中出了不少后来著名的艺术大师...。
这首法语歌是法国已故著名歌唱家Charles Aznavour的成名作,也是我喜爱的一首歌,感谢巴黎的智子女士把它非常完美的译成了中文,我相信只有能听懂这首歌的人,才能真正译出它的精髓和灵魂...。

曲是这样开始的: 一位并不高大的艺术家(歌唱家),手中捏着一块画油画时用来擦画笔的白布,他其貌不扬,但眼睛闪闪发亮,从他那率性挥舞的手中,我们看见了他画笔下出现了蒙马特的天空,高地,教堂,风车,咖啡吧,当然,还有的美丽女郎,...他(她)们年轻,意气风发,一无所有,却自由快乐...。这就是蒙马特高地上年轻而充满勇气的一群“波希米亚”艺术家!

光流逝,物是人非,歌曲的结尾是怀旧的,重返旧地的艺术家,也许已经功成名就,但他找遍了当年的门牌号码,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快乐、当年的年轻伙伴与恋人,~回不去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惆怅的转身离去,留下那悠悠的歌声和遗落在地上擦画笔的白布~没有了“波希米亚”的灵魂,蒙马特高地的一切,哪怕是同样的“灯红酒绿”,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那么听听这首歌吧。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智子的星空 ~ Charles Aznavour : 《带我走吧》

- 【智子的星空】: 1998-2018,《生命之杯》(copa de la vida /The Cup of Life

- 【智子的星空】: 法国冰山香颂女神 – Françoise Hardy

-【智子的星空】: 前世今生

-【智子的星空】: 苏珊的对手

-【智子的星空】: 晚霞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