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燕的世界】 米勒,一个爱家的男人

拾麦穗者

 米勒,一个爱家的男人

作者  巴黎燕


道油画【拾麦穗者】的人应该比知道米勒的多。

勒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在瑟堡接受了最早的艺术启蒙教育。1873年,他来到巴黎,受教于德拉罗什画室,并在卢浮宫研究学习历代大师的作品。1848年,他的作品《簸谷者》在沙龙展出。

1849年,他定居于巴黎东南郊外的巴比松农村。在以后的27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为主题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祈祷》、《喂食》、《慈母的爱》、《倚锄的人》、《牧羊女》等。

多年前,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在那个特别的年代,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如临决堤洪水,冲刷涌流在荒芜干渴多年的心田。夹杂在众多如雷贯耳的名著,精致恢弘建筑和香烟酮体名画中,【拾麦穗者】留在了我记忆里的一个角落。

我来到法国,了解了【拾麦穗者】后面的故事后(请参看我的【秋天的模样】),才知道一些米勒的背景 :

1814年10月4日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 出生在法国诺曼底一个叫(Gruchy)的村庄,是一个耕農家庭之子;童年時曾跟随父亲在田间劳作,祖母是他从小最亲近的人。虽然家境贫苦,但米勒是在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米勒很早就显露绘画天赋,家里极尽所能,积攒学费,送他到城里学画。悟性和记忆力都极好的米勒,他17岁就创作出展露他不凡才气的【牧羊看守他的羊群】。

1837年23岁的农民之子,米勒怀着对艺术之都的忐忑加向往来到巴黎。勤奋的米勒由于长久呆着画室,第一次去罗浮宫时竟然迷路了。

巴黎的12年,经历了贫穷和丧妻的打击,米勒的艺术热诚并没有被浇灭,1849年他带着第二任妻子卡特琳娜和第一个孩子,搬迁到巴黎远郊的乡村巴比松,与先与他到来的卢梭成为邻居和好友。


播种者

归田园大地的米勒,第二年1850年就创作出代表作之一【播种者】。

件作品中的唯一主角,那位撒种的农民蓝白红很容易让人想起法国的三色国旗。农民向右扭动身躯,握满种子的右手极力伸开,为要朝左边的田地抛洒,他身后的地平线都倾斜了,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震撼力量。

种者】在当时就获得很多重要人物的赞誉和肯定,其中就有雨果,梵高有多幅此画的临摹。


梵高有多幅此画的临摹

流满面,日复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常常是疲惫不堪。扶着铁锹停一下,坐下来踹口气。农民的神情虽看不清,但是米勒在他的画布上用了很多温暖的背景色调,他是以大地之子的情怀,来颂扬农民的这份质朴和忍耐,向劳动者致敬。

画的也是他自己。在巴比松的27年,他上午田间挥锄耕地,养家糊口,下午才能作画。


下午才能作画

身卑微底层但有母亲和祖母的温馨抚养和照拂,35岁与妻儿定居巴比松乡村的米勒,在他的画笔下,常常出现女性形象。

们往往在各个劳动的场景中留下身影。她们背着干柴,她们在打谷场,她们在野外牧羊,在灯下编制手工,在劈柴挑水或劈柴、挑水。她们没有坦露的肉欲肌肤,没有诱惑男人的高颜值,她们健康的肤色,劳动时专注的神情,米勒使她们十分真实感人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个背着大捆干柴的农妇,那个撑着布袋同丈夫装土豆的女人,很可能就是米勒的妻子,他让她置身画前,在观众注意到她们之前,米勒已经他的草稿里,对妻子不知倾注了多少次的不忍和牵挂。


不忍和牵挂
收割后的麦场

勒【拾麦穗者】的灵感虽说是来自圣经路得的故事,我想象米勒在创作这幅画时,反复出入收割后的麦场,他祖母,母亲当年劳作的身影,还有眼前正在田里弯腰收割的妻子都叠印在他上百幅的素描草稿中。那三个拾麦穗的女性何尝就不是他惦记的妻子,母亲和祖母呢!

下缝补的母亲,是印在所有人心中的想起就会流泪的画面。米勒是那个安详甜睡的婴孩,也是那个刚刚忙完农活,回到家中的丈夫。虽然常常缺衣少食,简屋陋室,但妻子把家里打扫整理得井井有条,把9个孩子安顿得妥妥贴贴,安于贫困的妻子不怨天不尤人,是米勒真正的安慰和帮助。我们在橘黄色温暖的灯光里,看到了米勒深情的眼光在抚摸他妻子困倦的脸庞和疲惫的肩膀。


困苦潦倒

勒的生活一直都很困苦潦倒,有时必须靠政府的微薄救济品度日。为了把吃的留給孩子,他他几天不进食。画完《晚祷》的1859年寒冬,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只剩下兩三天的柴火,妻子下个月就要分娩,我已一貧如洗,走投无路。」

是当我们看到《喂食》(1860年)和上面提到得《慈母的爱》(1857年)等作品时,我们没有看到悲催,凄凉,怨愤和颓废。是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汗流浃背,辛苦谋生是当时乃至现在世界很多地方,人类真实而普遍的命运。米勒带着他的妻儿,同他笔下的农民一样,坚韧承受着落在身上的贫困和重压,在艰难中,努力恪守夫妻和为人父母本分。

肠辘辘的三个宝宝,乖乖地坐在门槛上,听话地一一等候妈妈端着碗,一勺一勺地把食物轮流递到急不可待的小家伙口中。妈妈为了快速准确把食物喂给宝宝,向前倾斜,身下的板凳也踮脚起来。

心的读者还可以在画面右方,孩子的父親(米勒)正在屋旁干活……《喂食》画面舔犊之情温馨感人,也许米勒放下画笔后,会马上去接过妻子的碗和勺子,接替她给孩子喂食。


喂食

亲的细心》幽默而生动。妻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的机敏和细心,米勒以画笔饱含深情地【抓拍】下来。


学步

步》这是做父母的我们多么熟悉的场景啊!
妻子把孩子们的尿布洗好,乘着还有太阳晾在篱笆上,饭菜也准备好了。她牵着孩子的手,来到门前,教宝宝学走路,真巧爸爸也收工了。

子家庭的重担没有压垮米勒夫妇,情趣和喜乐充满全家,虽然这一切的背后是多么不易。


情趣和喜乐充满全家

女儿的母亲,差不多都有过拥着女儿手把手教她织毛线的经历。当日月如水流逝,母女自己可能会忘记何时何地的这个场景,但对于米勒,那天出门回头看见的这个画面,永远留在了一个爱家男人的心里!


缺衣少食的贫寒

勒所处的年代充满动荡不安和血腥,缺衣少食的贫寒,米勒却创作出《晚祷》表现安详宁静的杰作,可以说是一件创作中的奇迹。

色降临,辽阔大地静穆无声。一对正在田里刨出土豆的夫妇,看着篮子里少于往年的产量,想着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时,远处教堂钟声敲响了,男人摘下帽子握在胸前,女人放下手中的锄头,他们一起低头敬虔祈祷。

霞穿过暮色,给他们披上了一道金色光芒。虽然卑微,生活艰难,感恩的心使他们有盼望和内心的平安,让他们可以活得有尊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极其喜爱这幅作品。他评价《晚祷》:“透露了人们对上帝和邻人的爱”,表现了“人和上帝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和睦”


和睦

勒不多的80来幅作品中,有大量夫妻同框,或家居或田野画面。米勒用画笔,以一个画家的敏锐,爱家男人的视角,宝蘸深情地记录了妻子在里里外外操持家务中的忍耐,爱,勇气和敬虔的信念。他在这些作品中,向恒久忍耐,默默奉献,与他共患难的妻子致敬。


和睦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巴黎,谢谢你这样安慰了我

- 巴黎大罢工中的惊喜 : 西蒙的法国笔墨韵中华

- 秋天的模样

- 我们在巴黎的小菜园

- 贫穷与捷径 韩国影片『寄生虫Parasite』观感

- 法国BAC统考 :我改卷,我监考!

- 在音乐里共享生活 - 法兰西称『6月21号』为音乐节

- 当她把遭家暴的闺蜜接到家

- 巴山夜雨  - 李商隐的爱情之歌, in 【你我的《巴山夜雨》,娓娓道来!】

- 在候诊室

-  感谢你选择了我!

与你重逢,在千山万水

拥山抱水之城安纳西

- 【巴黎燕的世界】舌尖上的家宴

- 【巴黎燕 】- 为着终点和启程的祈祷, in 【辞旧迎新,塞纳丽人行赋辞寄语 】

- 【巴黎燕的世界】 我在法国学校教中文 :飞翔的爱也要有航道

- 【巴黎燕的世界】深秋里的蒙马特高地

- 中秋佳节!塞纳丽人俏然回首,千里共婵娟! 挂在十岁天空里的月亮

- 【巴黎燕的世界】: 愿你是我的风儿 + 小悦的婚姻结局

塞纳丽人行,七夕赋诗寄情 : 我不是你的诗和远方 / 致我的学生 Samuel

- 【巴黎燕的世界】: 巴黎人的那些事儿 : 葡萄面包

- 【巴黎燕的世界】: 我的邻居: 约翰彼-【巴黎燕的世界】: 巴黎不是她的诗


巴黎燕,小学开始以孤陋寡闻之勇,尝试投稿。文字散见于【儿童文学】【长江日报】【神州学人】【人民日报海外版】。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工作四年后,来法国留学并定居。以中文教师身份,2003年至2013年,任教于巴黎中央理工大学ECOLE CENTRALE DE PARIS,巴黎工商局CHAMBR E DE COMMERCE DE PARIS和一家大型国际公司。现为法国巴黎市属中学汉语教师。两年前开始在网络平台创作发表散文,随笔,短诗52篇,近10万字。作品以她本人在巴黎的生活及职业生涯为颜料,以为女,为母为师的眼光为画笔,以她身边的各类人物平凡传奇为色彩,以她脚踏之地巴黎和旅途的所见所闻为空间,尝试向读者呈现她心灵的寄居地,充满人文馨香温暖画面之【巴黎燕的世界】!
写作之余,喜欢旅行和古典音乐。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塞纳丽人行- n°104]